坐不定就是AD/HD?

前期文章

2017年4月

「做功課坐不定就説有病,打機坐定定就沒問題,哪裏是AD/HD?」據説這是很多家長發飆的原因:覺得孩子非不能也,實不為也,還不是曳嗎?究竟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/HD)的診斷是怎樣來的?如何理解孩子坐不定這行為?了解後又可以怎樣幫助?

專家這樣說⋯

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説,偶爾坐得定不等如沒AD/HD,尤其不能只用孩子玩樂時的表現作準。其實只要多觀察就能發現,即使是玩樂,AD/HD小朋友也比同齡孩子更難維持專注力。但他指出,電子遊戲跟一般遊戲又有點不同,因為那些遊戲畫面持續不斷的變化,根本就是對專注力的大刺激。

評估涉及三個範疇

他指出,AD/HD評估的資料來源有三個方面,包括醫生或心理學家的臨牀測試,以及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觀察。診斷有明確準則,除了坐不定,還有不集中、容易衝動、説話太多等,這些表現必須在至少兩個生活情景(尤其是學校和家庭),至少持續出現六個月,並且排除因適應問題而導致的異常情況。

「譬如初升小學,我們很難期望小朋友長時間安坐,那些不集中的表現會隨着時間慢慢改善。假如小朋友不是偶一為之,而是經常在堂上不自覺地左搖右擺,走出座位,兼且不同科目的老師都有類似觀察,才能算進去。」

至於在不同活動中展現不同程度的專注力,有樂趣的興奮投入,反覆背誦的想逃説穿了,不也是人之常情嗎?黃俊傑説,AD/HD小朋友在這方面的表現更明顯,而大人能為他們做到的,就是因應這特性來調節學習方式。

調整學習方式增強成功感

「例如預習默書,我們可以提早開始,分開幾日,每次用十五分鐘來完成,那麼小朋友便可以更快看到收獲,也更容易得到成功感。

「在學校,老師一般會讓AD/HD的孩子坐在較前位置,方便照顧提醒,每隔一段短時間更會用活動和提問,了解小朋友是否掌握課堂內容。至於升上高小的同學,可以教導他們邊上課邊做筆記,透過文字和圖畫來自我提醒。因為圖像提示也能幫助小朋友自我管理。」不同小朋友適合不同方法,但黃俊傑請大人記住一個重點:不能獨沽一味只用説話來提醒,更加不能只是責罰。

「一味責罰會令小朋友覺得父母和師長不明白自己,我們要讓這些小朋友知道,大人正努力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幫助他們,這才能鞏固我們之間的關係。這很重要:溝通關係一旦破壞了,所有努力都不會有效果。家長要調整期望,跟孩子一起想辦法。要相信,隨着成長,小朋友也想努力做好自己的。」

有關藥物治療AD/HD,黃俊傑説,根據目前的研究文獻,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藥物和行為治療雙管齊下,但每個個案情況不同,視乎醫生診斷。家長和老師必須理解的是,藥物不是萬靈丹,必須配合調整教養/教學方式。而報道指有家長誤以為藥物是「聰明藥」,沒診斷也要求服用,黃俊傑直指不智,「我很驚訝竟然有人有這種短視的看法。如果沒醫生建議,服藥可能對孩子有壞影響,也向孩子傳遞了一個壞訊息:不必努力,只靠藥物來達到目標,這樣對他們建立自信心沒有幫助。 」

説到底,有AD/HD還是沒有,相信小朋友,也是大人要學的一課。

撰文:蘇美智
插圖:淡水

前期文章

聯絡我們

cy@hkcss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