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愈来愈多?

前期文章

2016年12月

为什么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小朋友愈来愈多?好像总有一个在左近?

医生这样说⋯

从自闭症到自闭症谱系

精神科专科医生何定邦说,要拆解这个「愈来愈多」的印象,得把不同的SEN类别分开来看。

有关自闭症,也许家长已经发现,现在听得最多的不再是「自闭症」而是「自闭症谱系障碍」。「那是因为医学界放宽了诊断守则,把一些轻微的徵状,从前不算成自闭症的,也都放进谱系,於是病发率看来一下子增加很多。」何定邦医生说。

「自闭症谱系障碍」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-第五版(DSM-5)在2013年的修订,在新诊断守则下,自闭症、亚氏保加症、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等,全部纳入谱系。这手册是美国等多个国家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,也为香港医生所沿用。

「其实在整个谱系里,严重个案没有显著增加,增加最多都是新纳入的个案。至於这样放宽标準好不好?我想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,譬如不是每个家长都喜欢为小朋友贴上『自闭』标籤,但是从医学角度来看,这样便可以更警觉地为孩子配对服务,帮助他们成长,不只关顾严重的那群。」

专注力不足/过度活跃症

专注力不足/过度活跃症是另一个故事。过去叁十年来,它的断症守则与方式大同小异,医学界对其病理基础的理解也没多大变化。「所以个案增多,问题不在医生,而是大家的认知提高了。」

何定邦医生说,这个症对药物反应好,配合其他训练和治疗,在医学上往往有颇高的治疗机会。「从前只有严重的病症会找上来,现在也许因为知道『有得医』,更多老师和家长带小朋友来。」

至於大人对孩子专注学习盼望殷切,会否把活泼好动也当成病徵,把孩子当病人?「根据守则,医生断症时必须数算病徵、计算病发时间、了解病发场合,以及徵状对生活的影响,包括朋辈交往和学习表现等。只要跟着做,便不会把正常小朋友也划进去。况且守则本身也强调,孩子活泼不是病。」

在何定邦医生诊所里出现的家长,有抗拒孩子被断症的,也有抗拒医生不把孩子断症的。「两种人都有,背後想法不同,但对医生来说,病症就只有按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断症出来的那一种。」

读写障碍

另一个增幅很大的类别是读写障碍,这却关乎识别工具的改进。何定邦医生说:「我出道当精神科医生时,读写障碍只有英文测试,但是中国人主要用中文。两种语文无论读音、文字结构、语法都不同,动用不同的大脑迴路。照搬外国的断症方式会带来很大的问号。」

这个问号,到了1998年香港特殊学习困难研究小组成立後,终於得到处理。这个由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何淑娴博士领导的小组,发展出多项能甄别及评估中文读写障碍的工具,并且持续修订。「有了公认的测试工具,自然会发现更多个案。」

对家长来说,无论个案增加的原因是什麽,断症一刻一样难受。「诊所里常常有家长因为某些网上讨论吓到面青。那些说法未必全然是错,可是片面极端,无法令初接触SEN问题的家长定下心来,甚至因而拒绝求助,错失治疗先机。」何定邦医生鼓励家长多找同路人分享,同时小心挑选观点持平的网上资源。

撰文:苏美智
插图:淡水⁠⁠⁠⁠

前期文章

联络我们

cy@hkcss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