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特殊需要,只是人的需要

前期文章

2017年6月

我們習慣為一些孩子冠上「特殊需要」這四個字,用英文説就是“Special needs”。不過在今年的世界唐氏綜合症日,歐洲關注唐氏綜合症組織CoorDown(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People with Down syndrome)卻試圖用一條幽默短片來顛覆固有觀念 那些真箇是「特殊」需要嗎?

往下閱讀V

短片開端是一篇題為「唐氏綜合症的人有特殊需要」的報道,然後一位唐氏女孩面向鏡頭,帶着誠懇但又難以置信的口吻問:「特殊需要,真的嗎?」接下來導演鋪陳出各種荒謬情景,講述怎樣才是女孩心中的「特殊需要」,譬如説……

「如果唐氏的人,要吃恐龍蛋……」 「如果唐氏的人,要吃恐龍蛋……」
「如果我們都要穿上大盔甲……」 「如果我們都要穿上大盔甲……」
「如果我們需要貓咪來按摩……」 「如果我們需要貓咪來按摩……」

最後女孩結論:「那些(吃恐龍蛋、貓咪按摩、穿盔甲等)才叫特殊需要,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教育、工作和機會、朋友和愛,像任何一個人。這些是人的需要,不是特殊需要。」

不是特殊需要,只是人的需要 不是特殊需要,只是人的需要

黃麗明是香港弱智人士家長聯會成員,她的三十歲女兒有智力兼輕度肢體障礙。「特殊需要這個標籤跟了我們很久。小時候她讀書跟不上,在特殊學校待了九年,發現同學的能力個個不一樣,有肢體的、有感官的、有智能的,很難簡單地以『特殊』來概括。」

對於「特殊」二字,她常常有一種不良感覺,「英文的“special”可以用來説好東西,但中文的『特殊』就不是,覺得被貶低。」她明白這些孩子確實比別人需要更多幫助,但就渴望平等的幫助方式。

「未必是特別的幫助,而是所有人都用得着的幫助。譬如手部痙攣的同學無法推開商場廁所門,只能乾站等人伸出援手。你可以跑過去幫他們開門,但如果有更多無障礙設施,他們根本不必事事求人,提升生活的自尊感,而且一般人也用得着那些設施。這非常重要。」

「我的女兒有很多不足,但她介意一味被照顧,希望得到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,活得平等和自主。其實很多時候,她和她的朋友只需要簡單的指引和訓練,已經做到很多,只是表達能力不強,人們也不嘗試去了解。」黃麗明説。

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服務經理梁翠雲認同,短片主角雖然是唐氏綜合症人士,但同一個説法,也適用於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等SEN孩子。

她在中心遇過很多無助的家長,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被標籤成異類,被視作危害課堂秩序的洪水猛獸。「人人都有自己的需要,個個的需要都不同。SEN孩子確實有些地方跟一般孩子不一樣,但相同的更多。像片中女孩説的教育、工作和朋友,都談不上『特殊需要』,但爭取過程卻往往比其他人困難。他們固然需要支援,但更需要機會和尊重。」

有家長告訴梁翠雲,在餐廳吃飯時孩子扭計,卻遇上旁人心酸的淚眼,差不多要倒過來安慰對方。「其實一般小朋友也會扭計,只是SEN孩子可能更容易激動。家長也希望得到正常對待,毋需過度呵護,只在有需要時幫一把,像幫助一般人那樣。畢竟,有時同情眼光也是壓力,平常心是最好的相處方式。」

撰文:蘇美智

前期文章

聯絡我們

cy@hkcss.org.hk